明代文學家、學者茅坤,20歲時離開家鄉,前往二百里外的余姚求學,拜錢應楊先生為師,日夜刻苦學習。當時錢家有個婢女,很喜歡茅坤。
有天晚上,婢女假裝到茅坤的書房找貓,茅坤問道:“你為何一個人夜里出來找貓?”婢女笑著說:“我不但找小貓,我還喜歡找大貓(茅)呢!”
面對暗示與誘惑,茅坤嚴肅地說:“我遠離家鄉拜師求學,如果做了不得體的事,有什么臉面回去見父母,又有什么臉面面對你的主人呢?”婢女聽后羞愧而去。
嘉靖十七年(1538年),26歲的茅鹿門高中進士,后終成一代名家,高壽90歲去世。
回想一下茅坤在整件事中的操守,一是時時想到父母,這是有仁德的表現;二是能尊重老師,這是有道義的表現;三是能堅守節操,這是守禮儀的表現;四是能不受迷惑,這是有智慧的表現。一念不邪淫,四種德行全部具足了,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?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fkde.cn/duanwen/10132.html 轉載需授權!
網友評論